|
|
精彩导读 |
|
|
|
古代日本蒙学读物
|
第1文实语教
山高故不貴 以有樹為貴
人肥故不貴 以有智為貴
富是一生財 身滅即共滅
智是万代財 命終即随行
玉不磨無光 無光為石瓦
人不学無智 無智為愚人
倉内財有朽 身内才無朽
雖積千両金 不如一日学
兄弟常不合 慈悲為兄弟
財物永不存 才智為財物
四大日々衰 心神夜々暗
幼時不勤学 老後雖恨悔
尚無有所益 故読書勿倦
学文勿怠時 除眠通夜誦
忍飢終日習 雖会師不学
徒如向市人 雖習読不復
只如計隣財 君子愛智者
小人愛福人 雖入冨貴家
為無財人者 猶如霜下花
雖出貧賤門 為有智人者
宛如泥中蓮 父母如天地
師君如日月 親族譬如葦
夫妻尚如瓦 父母孝朝夕
師君仕昼夜 交友勿諍事
己兄尽礼敬 己弟致愛顧
人而無智者 不異於木石
人而無孝者 不異於畜生
不交三学友 何遊七学林
不乗四等船 誰渡八苦海
八正道雖広 十悪人不往
無為都雖楽 放逸輩不遊
敬老如父母 愛幼如子弟
我敬他人者 他人亦敬我
己敬人親者 人亦敬己親
欲達己身者 先令達他人
見他人之愁 即自共可患
聞他人之嘉 則自共可悦
見善者速行 見悪者忽避
好悪者招禍 譬如響応音
修善者蒙福 宛如随身影
雖冨勿忘貧 或始冨終貧
雖貴勿忘賤 或先貴後賤
夫難習易忘 音声之浮才
又易学難忘 書筆之博芸
但有食有法 亦有身有命
猶不忘農業 必莫廃学文
故末代学者 先可按此書
是学文之始 身終勿忘失
第2文童子教
夫貴人前居 顕露不得立
遇道路跪過 有召事敬承
両手当胸向 慎不顧左右
不問者不答 有仰者謹聞
三宝尽三礼 神明致再拝
人間成一礼 師君可頂戴
過墓時則慎 過社時則下
向堂塔之前 不可行不浄
向聖教之上 不可致無礼
人倫有礼者 朝廷必在法
人而無礼者 衆中又有過
交衆不雑言 事畢者速避
触事不違朋 言語不得離
語多者品少 老狗如吠友
懈怠者食急 疲猿如貪菓
勇者必有危 夏虫如入火
鈍者亦無過 春鳥如遊林
人耳者附壁 密而勿讒言
人眼者懸天 隠而勿犯用
車以三寸轄 遊行千里路
人以三寸舌 破損五尺身
口是禍之門 舌是禍之根
使口如鼻者 終身敢無事
過言一出者 駟追不返舌
白圭玷可磨 悪言玷難磨
禍福者無門 唯人在所招
天作災可避 自作災難逃
夫積善之家 必有余慶矣
亦好悪之処 必有余殃矣
人而有陰徳 必有陽報矣
人而有隠行 必有照名矣
信力堅固門 災禍雲無起
念力強盛家 福祐月増光
心不同如面 譬如水随器
不挽他人弓 不騎他人馬
前車之見覆 後車之為誡
前事之不忘 後事之為師
善立而名流 寵極而禍多
人者死留名 虎者死留皮
治国土賢皇 勿侮鰥寡矣
君子不誉人 則民作怨矣
入境而問禁 入国而問国
入郷而随郷 入俗而随俗
入門先問諱 為敬主人也
君所無私諱 無二尊号也
愚者無遠慮 必可有近憂
如用管窺天 似用錐指地
神明罰愚人 非殺為令懲
師匠打弟子 非悪為令能
生而無貴者 習修成智徳
貴者必不冨 冨者未必貴
雖冨心多欲 是名為貧人
雖貧心欲足 是名為福人
師不訓弟子 是名為破戒
師呵責弟子 是名為持戒
畜悪弟子者 師弟堕地獄
養善弟子者 師弟到仏果
不順教弟子 早可返父母
不和者擬冤 成怨敵加害 | | |